本文作者:nihdff

历史夏朝庙号,夏朝宗庙

nihdff 2023-11-18 102
历史夏朝庙号,夏朝宗庙摘要: 禹的庙号?黄帝死后的谥号?夏殷是谁所创立?商纣王是谁封的?禹的庙号?大禹庙号圣祖。大禹是后世人们对他的尊称,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大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称他为“夏禹”...
  1. 禹的庙号?
  2. 黄帝死后的谥号?
  3. 夏殷是谁所创立?
  4. 商纣王是谁封的?

禹的庙号

大禹庙号圣祖。

大禹是后世人们对他的尊称,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大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称他为“夏禹”。

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号禹,后世尊称大禹,夏后氏首领,传说为帝颛顼的曾孙,黄帝轩辕氏第六代玄孙。他的父亲名鲧,母亲为有莘氏女修己。相传禹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

历史夏朝庙号,夏朝宗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黄帝死后的谥号

黄帝没有溢号,秦代以后的皇帝才有。皇帝死后加谥,以称其功德,其制古已有之。不过,在唐代以前,谥号一般只有一字,偶有多者,也不超过两个字。到了唐代,不仅皇帝生前尊号愈增愈繁,死后谥号也越拉越长。

唐朝初年,谥号尚不甚繁琐,高祖李渊为“大武皇帝”,太宗李世民仅谥为“文皇帝”。高宗李治、中宗李显,谥号亦不过两个字。至睿宗李旦死后,谥曰“大圣玄真皇帝”,谥号开始复杂化。及玄宗死后,谥曰“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猛增至到七字。肃宗死后,谥曰“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又加两字,成为唐代诸帝初谥之最。

初谥之外,又有追谥。高宗时,为父祖加谥,追尊高祖为“高祖神尧皇帝”,追尊太宗为“太宗文武圣皇帝”。其后,诸帝效法,追谥之文亦日益繁琐。玄宗时,追谥高祖为“高祖神尧大圣皇帝”,后来又加为“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唐代诸帝追谥之号最长的是宣宗。懿宗咸通十三年(872),追谥宣宗为“宣宗玄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谥文几乎罗列了所有的赞美之词,不仅繁琐难记,而且与宣宗本人的功德也相去甚远。

历史夏朝庙号,夏朝宗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国古代帝王,除了他们的姓名外,一般在死后都有庙号、谥号。而这些庙号、谥号在历史书籍及书报上是常见的。

所谓“庙号”,就是帝王的子孙在宗庙祭祀他时给他特立的名号。在上古时,帝王在生前死后都用的是同一个名字。后来,人们觉得直接称呼已死的先帝、先王不大方便,祭祀时直呼名字也有些不妥。所以,商时祭祀时就用每个王生日的天干来称呼他,不再用他的名字了,以表示恭敬。如夏、商两代的王,习惯上就是以庙号相称的,如夏朝太康少康孔甲商朝的祖甲、帝乙等等。

“谥号”产生于周朝。据说,周公做谥法,每个天子死后,就根据他生前的行为,给他一个代名。譬如,周武王,因为他灭商朝有武功,死后谥他为“武”,后人就不叫他周姬发,而叫他周武王了。周文王因为发扬文化,重视本国的农业生产,关心内政,就谥他为“文”,后人亦就不叫他周姬昌,而叫他做周文王了。这种谥法一直流传了两千多年,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才跟着清王朝一同被消灭了。

历史夏朝庙号,夏朝宗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夏殷是谁所创立?

夏殷指夏朝和商朝

夏朝建立者是启。夏朝(约前2070年/2030年—约前1600年。)

殷商的建立者:商汤 商汤(?—前1588年)子姓,名履,庙号太祖,为商太祖。商朝的创建者(前1617年—前1588年在位

纣王是谁封的?

商纣王的本名是子受(一作子受德),帝辛是他的庙号,是商人祭祀他时用的名字,是死称。纣王这个名字的本意有争议,但现在是作为贬义使用。

帝辛(?-前1046年?),子姓,名受(一作受德),商朝末代君主,帝乙少子,世称“纣”、“商纣王”。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其在位时间定为三十年(前1075年-前1046年)。

帝辛有诸多异称:辛,帝辛(商王帝辛),受,帝辛受,受德,受德辛,殷辛,后辛,纣(商王纣、殷王纣),殷纣,商纣,帝纣,等等。

“王”与“帝”,都是商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但“帝”同时也指上帝(不是圣经中的上帝,指天帝)。殷人认为商王死后可以“升天配帝”,商王祭祀先祖时对其先王也称为“帝”,他们宣称自己是上帝的嫡系子孙,借助“上帝”与人间“下帝”的配合,便利自己的统治

关于辛字,郑玄认为是纣王之名。后世学界对于此类出现在商王名号中末尾的天干(“日名”),存在生日、庙主、祭名、死日等多种说法。

关于“纣”,有“谥号”、“先号后谥”(生前作为称号、死后作为谥号)、“生前称号”等多种说法。据研究,商人没有标准意义上的谥号制度,《左传》中宋国大夫无谥号,被解释为是继承殷商制度的表现。

当代学术界讨论的可能与谥号存在关联的商王尊号,主要是卜辞中的“文”、“武”(例如“武丁”、“文武帝”)等以及日名,也并不涉及“纣”。

郑玄、孔颖达持生前称号的观点,即帝乙将帝辛称为“受德”,因声音相近发生转化的原因变成了“纣”;而“纣”本来也没有不好的含义,只是后人因帝辛恶行而附会字意,使之带有贬义。这是一种相对合理的说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夏朝庙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夏朝庙号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lwnw.com/post/13213.html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