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nihdff

周朝的历史教训,周朝的历史教训有哪些

nihdff 2023-12-04 38
周朝的历史教训,周朝的历史教训有哪些摘要: 西周的治国方针。?西周立法思想?西周的治国方针。?总的来说,“以德配天”是西周时期的神权政治学说,是指君主的权力是“天”授予的,是“天命。”但是“天命”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有德者才...
  1. 西周的治国方针。?
  2. 西周立法思想?

西周治国方针。?

总的来说,“以德配天”是西周时期的神权政治学说,是指君主的权力是“天”授予的,是“天命。”但是“天命”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有德者才可承受天命,失德者则失去天命。

周初统治者在总结殷亡教训时,逐渐发现了德的重要性。《尚书·君奭》有一段告诫后世子孙的话,大意是说保住天命不转移很困难,要绍继先王圣祖的光辉,发扬他们的传统,并不是单靠占卜就能永保江山周公也在《尚书·召诰》里谆谆告诫道:夏、商“不敬阙德”才丧失天命,早早离开了历史舞台。惟有“王其德之用”,才能“祈天永年”。

那么,什么是“德”呢?在周人先王那里,“德”首先是帝王的“明德修身”。《尚书·无逸》记载了周公告诫子孙修德养性的话:“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继自今嗣王,则其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以万民惟正之供。”即作为君王要知道百姓生产的艰辛,不耽于享乐以及***田猎,而是要勤于政务,作万民的表率。

周朝的历史教训,周朝的历史教训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次要“明德慎罚”。《尚书·吕刑》是记载西周刑法的篇章,但是它却说:“王曰:‘呜呼!敬之哉,官伯族姓,朕言多惧。朕敬于刑,有德刑。’”即要谨慎地使用刑罚,刑只能作为德的***工具,以教育为目的,而不是一味惩罚报复。

最后是“敬德保民”。《尚书·泰誓》说:“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尚书·五逸》“怀保小民,惠鲜鳏寡”,即告诫天子要像天作为万物的父母那样,作民的父母,要像怀抱襁褓的婴孩那样保护你的人民,尤其要照顾那些鳏寡孤独的人,因为他们更需要你的保护。

1,天命有德:a,周现在是有天命的;b,天命不是永恒继承的,要看统治者的行为(顺应天性、遵守规则、绥土保民);c,天命不是通过重祀和贿赂鬼神而可以得到的。

周朝的历史教训,周朝的历史教训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恭敬按时祭祀天和祖;任用同族兄弟亲戚。感召威慑异姓之邦;分赐亲亲伯叔之国。

3,列爵惟五,分土惟三。建官惟贤,位事惟能。重民五教,惟食丧祭。惇信明义,崇德报功。

4,认为应当管理的内容,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

周朝的历史教训,周朝的历史教训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5,树立最高法则(皇极),确保统治者自己立于这个最高法则,按照法则来赏赐,以确保官民尊崇和遵守法则。作福、作威和享用,都专属于君王,而不能属于臣子,否则会破坏秩序、使民误认。

西周立法思想

(1)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周初统治者注重从商朝败亡的历史经验中汲取前车之鉴,认为天命是会改变的,天命总是归于有德者,天意总是通过民意表达出来。从夏商时代的神权法思想,发展到对人的关注,提出“以德配天”的民本思想,并将“德”这一抽象的伦理道德准则落实到现实统治之中,形成了“敬天保民”的政治思想和“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

(2)西周统治者主张要用“德教”的办法来治理国家,通过道德教化使天下人民臣服;因此在制定法律、实施刑罚时应当宽缓谨慎,而不应一味地用严刑重罚来迫使臣民服从,这就是“明德慎罚”。但明德慎罚并非削弱刑罚的威慑力,而是为了更有效、更准确地施用刑罚,防止因滥刑而激化矛盾。“明德慎罚”较天罚,具有更强烈的政治号召力和更广泛的社会渗透力,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西周的立法真正形成了“礼”与“刑”相辅相成的完美结合。

(3)由夏商时期的专任刑罚,发展为注重德礼教化、慎用刑罚以及因时制宜地制定和适用刑事政策。这是古代法律思想史上的重大进步,为后世“德主刑辅”法律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周朝的历史教训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周朝的历史教训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lwnw.com/post/22329.html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