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nihdff

商朝时期的文明历史,商朝文明的典型代表是什么

nihdff 2023-12-12 43
商朝时期的文明历史,商朝文明的典型代表是什么摘要: 商朝后期两项成就?以甲骨文和青铜器为例,列举商周时期早期政治文明的特征?殷周和商周是不是同一个意思?商朝的甲骨文的历史意义?商朝后期两项成就?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也称殷...
  1. 商朝后期两项成就?
  2. 以甲骨文和青铜器为例,列举商周时期早期政治文明的特征?
  3. 殷周和商周是不是同一个意思?
  4. 商朝的甲骨文的历史意义?

商朝后期两项成就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也称殷商,是中国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王朝

商朝晚期称之为晚商,是指武丁中兴后到商朝覆灭这段时间

晚商时期的两大成就其一便是我国青铜时代文明发展到一个高峰。这种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并非一时一地,一蹴而就的产物,而是商代全体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若干世纪中持续不懈所创造的成果。另外一个是对东部沿海地区及对北方草原地区的持续征伐,从而奠定了华夏民族最初的框架。

商朝时期的文明历史,商朝文明的典型代表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天文

商代日历已经有大小月之分,规定三百六十六天为一个周期,并用年终置闰来调整朔望月和回归年的长度。商代甲骨文中有多次日食、月食和新星的记录

数学

商朝时期的文明历史,商朝文明的典型代表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商朝数字,看出中文百与千字的演化源头

商代甲骨文中有大致三万的数字,明确的十进制,奇数、偶数和倍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计算能力。

以甲骨文和青铜器为例,列举商周时期早期政治文明的特征

刻在龟甲或兽骨上面的象形文字,才是“甲骨文”,最早殷墟发现,对于了解商周早期文化、经济社会风貌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商朝时期的文明历史,商朝文明的典型代表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刻在青铜器上面的文字,应该称为“金文”或者“铭文”。商周时期,我国的青铜冶炼技术已经非常先进了,但是因为“物以稀为贵”的原因,所以青铜器非常贵重,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商朝,是历史上第一个被文字记载下来的王朝,在此之前人们还没有发明出来语言和文字,只能够通过在绳子上打结来记录事情,所以商朝在文化领域上,是已知的历史上第一个使用文字的朝代。透过甲骨文、青铜器后人能了解到商朝在物质、文明和文化中的各项成就。

这些默默无声的铜器和文字,在用一种记录的形式,帮助后人探究商朝的秘密,在商朝的五百多年历史中,将商朝复现成为一个各方面都发达的领先世界的城邦,帮助历史学家填补历史上的空洞,成为修缮历史的一部分证据

殷周和商周是不是同一个意思

商周时期(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221年)考古通常分为商朝(约公元前1600—约前1046年)、西周(约前1046—前771年)、东周(前770—前221年)三个时期,而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前770—前476年)、战国(前475—前221年)两期。

商周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一个重要阶段

出现了比较完善的文字制度,进入了文明的历史时期。

创造了灿烂夺目的青铜文化,并进而完成了由青铜时代向早期铁器时代的转变。

这一时期城市兴起。

不是。

商周是商朝和周朝的统称。殷商则是商朝,因为商朝早期经常迁都,到中期盘庚迁徙到殷这个地方才固定下来,所以后来商朝也叫殷商。

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一个王朝。公元前1600年商族部落首领商汤灭夏创立,商王朝经历17代31王。历经554年,至前1046年1月20日被周武王所灭。商代前期多次迁都,到盘庚在位时,定都于殷,并固定下来,从此商朝也称殷朝。

商朝的甲骨文的历史意义?

对中国文化史的完善,对汉字形成和演变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的意义。

是中国商文化史的最好实特佐证。商代甲骨文的发现,以实特形式展示商代的存在,在甲骨文未发现前,西方人只承认周朝是我国最早的朝代,以前的历史权当是神话。甲骨文上的信息给后人提供了最原始最真实的商代时事和生活。

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重要标志之一(其他两个标志是城市与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只有在出现文字之后才可以被叫做文明史,之前叫史前社会.甲骨文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字,它的被发现,使得中华文明史的起始时间大大地提前。甲骨文在汉字漫长的发展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现代汉字的鼻祖是当之无愧的。我国汉字的萌芽,大约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陶片上的刻划符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商朝时期的文明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商朝时期的文明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lwnw.com/post/26514.html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