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nihdff

商朝历史高中学习,商朝重点知识点归纳

nihdff 2023-12-30 37
商朝历史高中学习,商朝重点知识点归纳摘要: 高中历史夏商西周阶段特征?为什么没有商朝的历史?为什么商朝以前没有历史?孟凡利:关于商朝的历史书?(最好是编年体通史)?商朝的甲骨文的历史意义?高中历史夏商西周阶段特征?夏朝:前2...
  1. 高中历史夏商西周阶段特征?
  2. 为什么没有商朝的历史?
  3. 为什么商朝以前没有历史?
  4. 孟凡利:关于商朝的历史书?(最好是编年体通史)?
  5. 商朝的甲骨文的历史意义?

高中历史夏商西周阶段特征

夏朝:

前2070年,禹----前1600,桀 阳城(今河南登封

商朝

前1600年,汤----前1046,纣 殷(今河南安阳西北)

西周:

前1046年,文王---前771,幽王 镐京(今西安西)

1、夏朝的制度及其特点

(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2)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3)但还保留着氏族社会组织的痕迹.

夏商西周阶段的特征是奴隶制国家王权这个时候的特征不是特别的专制。

他们都是奴隶制的国家,国王是奴隶主阶级的最高代表,国王之下有百官,百官之下有平民,平民之下有奴隶;一般都实行土地国有制,比如说西周的井田制度,手工业已经相当的发达,具有代表性的是青铜手工业。

什么没有商朝的历史?

因为商朝的史料没传下来啊。

竹子可是非常不好保存的,埋着埋着时间一长就降解了。只有少部分的历史。

商朝又称殷、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文字记载王朝。夏朝诸侯国部落首领商汤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称为“殷”或“殷商”。

公元前1600年至前1046年,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600年。末代君王纣王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而亡。殷墟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军队甲骨文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发达的非中原文明

为什么商朝以前没有历史?

唯商有典有册。一般讲,中国的历史,真实的记述从商朝才有,比如我们知道的《尚书》,尚古之书,就记载不少。而夏以前,只有传说,不能定谳的。前些年国家搞了个夏商周断代工程,据说都搞清楚了。我的知识太少太少,又孤陋寡闻,也不知道这成果是怎样的。这只能怪我自己

商朝以前的历史为何没有记载?一般的理解,那时的物质条件差,加上时间太久远,或者再加上那时的“原始人”文明程度差,所以没留下历史文献,害得我们炎黄子孙只能神龙见尾不见首,有好多与历史相联系的事都无法从“发生学”的角度考察研究;当然也有好处,可以让我们无限遐想,无限研究。我们还可以说商以前没有文字,所以没有记载下来。

孟凡利:关于商朝的历史书?(最好是编年体通史)?

竹书纪年》,亦称《汲冢纪年》、《汲冢古文》或《汲冢书》。

由于该书原无名题,原书为竹简,也称《竹书》,所记[_a***_]属于编年体,称为《纪年》,一般就称《竹书纪年》。

《竹书纪年》是一部于西晋太康二年(281年)被盗墓者不准所发现的古代史书,是一本编年体的史书。

由于它当时被埋藏于魏安厘王(一说应为魏襄王)的墓里,所以能够避过秦末大乱的毁灭。

记录了从传说时代的夏朝到魏襄王(一说应为魏哀王)之间的历史事件

商朝的甲骨文的历史意义

对中国文化史的完善,对汉字形成和演变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的意义。

是中国商文化史的最好实特佐证。商代甲骨文的发现,以实特形式展示商代的存在,在甲骨文未发现前,西方人只承认周朝是我国最早的朝代,以前的历史权当是神话。甲骨文上的信息给后人提供了最原始最真实的商代时事和生活。

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重要标志之一(其他两个标志是城市与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只有在出现文字之后才可以被叫做文明史,之前叫史前社会.甲骨文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字,它的被发现,使得中华文明史的起始时间大大地提前。甲骨文在汉字漫长的发展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现代汉字的鼻祖是当之无愧的。我国汉字的萌芽,大约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陶片上的刻划符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商朝历史高中学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商朝历史高中学习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lwnw.com/post/33496.html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