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nihdff

历史上举鼎而死的周朝,举鼎而死的君王

nihdff 03-07 57
历史上举鼎而死的周朝,举鼎而死的君王摘要: 秦武王与西楚霸王都举鼎,为何嬴荡举鼎而亡,项羽举鼎而成名?秦武王与西楚霸王都举鼎,为何嬴荡举鼎而亡,项羽举鼎而成名?因为项羽比较灵活,武王心眼实在项羽举鼎的传说很多,主要集中在院里...
  1. 秦武王与西楚霸王都举鼎,为何嬴荡举鼎而亡,项羽举鼎而成名?

秦武王与西楚霸王都举鼎,为何嬴荡举鼎而亡,项羽举鼎而成名?

因为项羽比较灵活,武王心眼实在

项羽举鼎的传说很多,主要集中在院里的鼎,镇上的鼎和禹王庙里的鼎,按照史书记载是“千斤之鼎”,但秦朝的一斤只有253克,所谓千斤也不过二百五十公斤左右,考虑到中国古代文人写书一贯爱夸张的尿性,项羽举的鼎,顶破天200公斤左右,
现代举重105kg级的挺举记录是263公斤,从这一点说,项羽虽然强于普通人太多,但没有脱离人类的范畴。霸王举鼎像的人鼎比例应该最为接近真实

秦武王举的鼎是货真价实如***包换的九州鼎中最大的雍州大鼎。这种鼎已经脱离实用价值,奔着象征图腾而去了,所以它造的很大,至于有多大?

历史上举鼎而死的周朝,举鼎而死的君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参考一下我国国宝,后母戊鼎,高133cm、口长112cm、口宽79.2cm、重832.84kg

作为象征天下的***大鼎,至少不会比后母戊差太多,那么秦武王挑战的,就是一个至少应该在五百公斤以上的举重。下面这张图是一个大力士挑战486公斤举重的后果

考虑到秦武王是膝盖被压断,可见雍州大鼎的重量已经突破了人体骨骼强度的承受力,远远大于486公斤。他不绝殡而亡,谁绝殡而亡?

历史上举鼎而死的周朝,举鼎而死的君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件事告诉我们,***也是有技巧的,像项羽一样,稍微比别人强点,渲染后意思一下就行了,别跟嬴荡似的,傻了吧唧的真去举个五百公斤的东西***,雷不劈你都不好意思!

人与人不一样,鼎与鼎也不一样,这两件事也不能一概而论。不过,嬴荡与项羽举鼎有一个相似的地方:彰显其勇武。秦国尚武,江东子弟亦不承让。

在弄清楚两个人举鼎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鼎,先秦之鼎的重量大概有多少。

历史上举鼎而死的周朝,举鼎而死的君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鼎,首先是一种食器,然后才是一种礼器。它主要用于祭祀和宴会,算是青铜礼器里的重器了。它直接代表了贵族的等级和地位,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等等,任何人不得僭越。

秦国作为一方诸侯,享受着诸侯七鼎的待遇,它的鼎的重量没有天子的鼎重。有意思的是,嬴荡举鼎并不是在其封地秦国,而是跑到了天子所在地洛阳

嬴荡的意图是非常明显的,他就是奔着天子九鼎来的。丫平生素爱举重,看见重的东西比看见亲爹还亲,尤其是九鼎这种他求之不得的宝物。故而,嬴荡所举之鼎,应该是最大的那两只的其中之一。

那么,嬴荡所举之鼎,到底有多重呢?

我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出土最重的鼎后母戊鼎一共八百多公斤。在西周时期,最重的鼎是在秦国境内发现的淳化大鼎,重226公斤。

想必,226公斤这个重量,嬴荡并没有举起来过。更有意思的是,淳化大鼎并没有任何记载,完全就是丢失在野地里,孤零零埋在坑中。它的主人到底是谁?这么大的分量,这么高的规格,十有八九它的主人就是周天子。

当年周天子落难,举家搬迁到洛阳时,因走的匆忙,九鼎中最大的那个带不走了,只好找个地方埋起来,以便日后取回。所以,在洛阳的那个鼎,一定没有这个重,而后世出土的大克鼎,也才170多公斤,这个才是嬴荡所举之鼎。

170多公斤,那么大的题记,真的是有点难为嬴荡了。丫不仅把鼎举起来了,还扛在肩上,估计是鼎上的耳朵压着肩膀太疼,嬴荡吃不住这个疼的劲儿,岔气了,然后鼎直接掉落把他砸死。

在中国的史料中,记载了两个力能举鼎的王:一是秦武王赵荡(后人误为嬴荡);一是西楚霸王项羽。不过两个王举鼎的结果不同:秦武王在洛阳王室,举雍州鼎而亡;项羽“扛鼎”则天下闻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1、秦武王举雍州鼎,天下无二

秦武王赵荡举的是雍州鼎,在历史上除了他,再无第二人举过。雍州鼎是九鼎之一,安置于洛邑的周朝太庙中。公元前307年,秦军攻占韩国宜阳,赵荡同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赶到洛阳,进入太庙。

面对九鼎中的雍州鼎,赵荡说,这是我家的,我要带回咸阳。守鼎官员说,九鼎千斤重,无人能举,怎么带走呢?争强好勇的赵荡不服,奋力举鼎,离地半尺时失力,鼎坠下压断右腿胫骨,血流半夜而亡。

九鼎在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下落不明,一说被沉入泗水河底,一说被周赧王随葬,一说被秦始皇烧铸成铜人……总之,秦武王是唯一举过九鼎的人。

2、项羽举的鼎,比雍州鼎轻

史记》记述:“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项羽高八尺,力能举鼎。解释一下:项羽名籍,字羽,应称之为“项籍”,后世习惯称为“项羽”。文中“扛鼎”的“扛”,是双手共举之意,并非现代意义上的用肩或背扛东西。

根据这个记载,项羽身高185厘米,民间道“人大力不亏”,没有一把力气,是举不起鼎来。但项羽举鼎与秦武王不同:项羽双手共举,应该高过了头顶。秦武王举鼎,离地半尺,没有高过头顶。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份量不同。

其实,无论是秦武王举鼎,还是项羽举行,在历史上都非常有名。同时,无论是秦武王举鼎,还是项羽举鼎,这两件事在历史上留下的都是恶名,而不是令名。为什么这么说呢?

先说秦武王举鼎的事。

(秦武王举鼎)

秦武王是秦孝公的孙子,秦惠王的儿子

秦孝公任用商鞅,秦国在经过商鞅变法后,生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国力空前强盛起来。同时,军功奖励制度的实行,让秦国的军队战斗力也变得空前强大,在诸侯国中异军突起。

接着,秦惠王诛杀商鞅,避免了权臣之乱,稳定了政局,并且让秦国继续按照商鞅变法的道路向前挺进。接着,秦惠王灭掉巴蜀,让秦国不但具备了秦川之地的大粮仓,还具有了巴蜀之地的大粮仓。秦国雄厚的实力,已经超过了其它六国一大截。

再接着,便是秦武王上台。秦武王上台以后,便开始逞武力,希望用武力来打败其它诸侯国,实现一统天下的愿望。

他一生所做的好几件事,都与他的这个愿望息息相关。

比如他喜欢武士,重用武士,就是尚武,且想通过尚武来图强的表现。

比如他驱逐张仪,就是不想通过政治手段,而是想通过武力来解决问题。

先说秦武王赢荡,大家知道秦武王这个头衔是谥号,就是他死后后世的人对他生平的一种评价,看到这个大大的“武”字,我想到了另外一个人汉武帝刘彻。古人有云文治武功,这里的武指的不是持勇斗狠的武夫,而是指在开疆拓土武力征服方面极有建树。

很多时候,小说和***剧作品为了烘托主角,会对于其他的人物进行弱化,甚至把一些其他人做的事情都加到主角的身上,对于这种现象我称之为主角光环。秦武王显然是没有主角光环的人,对于他大家最津津乐道就是秦武王好勇斗狠喜好武力,好大喜功举鼎而死,似乎秦武王就是个来搞笑的人,后世对他的评价和认知并不客观全面。

一、文开武承,血脉传承

秦武王在位只有四年,但他是秦惠文王赢驷指定的王位继承人,也是秦国的第二位王,秦惠文王则是秦国第一位称王的。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秦惠文王是十分慎重的,作为一个能力出众的王者,在位期间重用了大批他国的人才,并委以重任,做为有识人之能的明主,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估计看重的是秦武王的武勇之能。

二、尚武好战,重用勇者

秦武王天生神力,俗语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秦武王对大力士和勇者十分重视,秦惠文王时的勇将都得到了重用。齐国的大力士孟贲听说秦武王尚武,便来到了秦国,秦武王考核之后确认孟贲确实有能力,便加封孟奔为***,委以重任,时常陪伴在自己左右。

三、驱逐张仪,连横卫秦

秦武王在做太子的时候就不喜欢张仪,因此继位后并不重用张仪,加之大臣们嫉妒张仪之能,总是在秦武王的身边说张仪的坏话,这让张仪很担心自己的安全。秦武王没有像自己的父亲对待商鞅一样除掉张仪,树立自己的威信,而是驱逐张仪到魏国担任相国,利用齐王对张仪的仇恨,造成了魏国和齐国的交恶,趁着齐国伐魏的机会拉拢魏国,既粉碎了诸国利用秦国新君继位谋秦的图谋,又达到了驱逐权臣张仪的目的,连横卫秦一箭双雕。

四、息壤之盟,问鼎中原

提到息壤之盟以前,我要先说一下秦武王的政治改革,他改变了诸国设立相国的传统,设立了左右丞相,甘茂担任左丞相兼任上将军,叔父樗里疾为右丞相。实现了分权制衡,这是防止权臣当道军权旁落的高明做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上举鼎而死的周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上举鼎而死的周朝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lwnw.com/post/58899.html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