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nihdff

商朝历史发展脉络及大事记,商朝的发展史

nihdff 03-13 37
商朝历史发展脉络及大事记,商朝的发展史摘要: 赵祯在位四十多年,哪些功绩称得上“仁”,历史上有几个“仁宗”?司马迁史记写了多少年的历史?赵祯在位四十多年,哪些功绩称得上“仁”,历史上有几个“仁宗”?“仁”,孔子把它解释为最 高...
  1. 赵祯在位四十多年,哪些功绩称得上“仁”,历史上有几个“仁宗”?
  2. 司马迁史记写了多少年的历史?

赵祯在位四十多年,哪些功绩称得上“仁”,历史上有几个“仁宗”?

“仁”,孔子把它解释为最 高的道德准则,所谓“仁者爱人”。

庙号为“仁”的皇帝一个蜀汉仁宗皇帝刘禅然后是宋仁宗赵祯、西夏仁宗李仁孝、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明仁宗朱高炽、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嘉庆皇帝)。

国历史上第 一个被称为仁宗的是“宋仁宗”赵祯,他是宋朝第4位皇帝,宋真宗的儿子。在位42年,开创了超越“贞观之治”的盛世“仁宗盛治”。宋仁宗赵祯的“仁”字可称得上是最名副其实,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最 好的皇帝之一。

商朝历史发展脉络及大事记,商朝的发展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赵祯即位时只有十三岁,由章献太后垂帘听政,十余年后亲政,他的统治开始较为节俭。而北宋时期,诗坛、词坛、文坛最辉煌灿烂的时刻,基本都是在他在位时期。仁宗在位期间,百姓都是安居乐道的。他去世后,百姓痛哭流涕。

明仁宗朱高炽虽然只在位十个月,但他在位时期为人宽厚,为政开明,与明生息

宋仁宗赵祯一连生了几个女儿,求子心切,对后宫宣称谁生下儿子就可以皇后。后宫嫔妃们为登皇后宝座,各显神通,互相迫害,导致最终谁也没有成功诞下皇子。虽然宋仁宗仁爱天下,善待百姓,但他此举是导致自己无后的根本原因

商朝历史发展脉络及大事记,商朝的发展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千古第一仁帝宋仁宗赵祯

宋仁宗是大宋王朝的第四位皇帝,虽然比起开国皇帝赵匡胤略为逊色,但是宋仁宗以仁治天下,崇尚和平,在位四十二年,从未和死对头辽国发生过战争

也因此,两国老百姓度过了幸福安宁的几十年,后来宋仁宗驾崩后,辽国皇帝非常伤心,亲自为他在辽国祠堂立了牌位,让他享受和辽国皇室一样的待遇,供老百姓瞻仰。纵观封建王朝千年,像宋仁宗这样收到敌国爱戴的皇帝屈指可数。

商朝历史发展脉络及大事记,商朝的发展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后宫黑暗,众嫔妃无法无天

虽说宋仁宗贵为一代明君,但是他也是凡人,终不能免俗,有普遍男人的通病。他很想要一个儿子,延续香火,继承王位。他的嫔妃一而再,再而三的为他诞下小公主之后,他就有点慌了。

慌乱之中颁布了一道圣旨,后宫三千佳丽,不管谁能生出儿子,立马就能做皇后。 早知道在封建王朝时期,做皇后对女性来说,就是政治巅峰了。谁又不想母仪天下呢?

在此诱惑之下,嫔妃们明争暗斗,堪比大型修罗场。宋仁宗虽然处理国事是一把好手,但他难断家务事,加上后来年纪越来越大,精力日渐衰退,就更不想插手了。虽然皇后换了几轮,但是最终一个活下来的皇子也没有,所以皇位最后传给了宋英宗赵曙。

三、成也“仁义”,败也“仁义”

以仁义诸城的宋仁宗,在位时从来没有发生过类似于“文字狱”的事情。在他统治期间,大宋朝的言论非常自由。那会儿有个举人做了一首诗,“把断剑门烧栈道,西川别是一乾坤。”鼓励成都反朝廷,独立出来。

仁宗作为庙号,有下列君主

一:宋仁宗赵祯,1022年-1063年在位

二:越南李朝李仁宗李乾德,1072年-1127年 在位

三:高丽仁宗王楷,1122年-1146年在位

四:西夏仁宗李仁孝,1139年-1193年在位

五:西辽仁宗耶律夷列,1151年-1163年在位

六:越南陈朝仁宗陈昑,1279年-1293年在位

七: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1311年-1320年在位

八:明仁宗朱高炽,1424年-1425年在位[2]

九:越南后黎朝仁宗黎邦基,1443年-1459年在位

宋仁宗牛不牛,你去看看仁宗朝都出了那些牛人你就知道了,当这些人一起上朝的景象展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会由衷的感叹宋仁宗的命真好。

仁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重大,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这个字是不能随便用的,给了宋仁宗当然有他的道理。

韩愈、柳宗元这两位领袖是唐朝人,但后六位都是宋朝人却都在仁宗一朝,他们分别是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

欧阳修就不说了中学必背名篇《醉翁亭记》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应该都记得吧?其实他还修订了二十四史中的《新唐史》以及《新五代史》。

王安石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的影响是巨大的,王安石作为大文豪也是名篇不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也是非常出名的佳句。

三苏这一门三文豪,尤其是苏轼堪称宋代词人的最杰出代表,一首《赤壁赋》就可以震铄古今。

曾巩是宋代杰出的文学家,任职史馆,曾整理《战国策》、《说苑》,并校定南齐、梁、陈三书。散文含蓄典重,雍容平易。

一位是《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他小的时候砸缸救人,成年后写了这部不朽的史书,毛主席对这部书评价也是非常的高,称之为每读一遍都获益匪浅!

一位是范仲淹他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感动了太多的人,亲历新政虽然失败了但是改革的影响还是深入人心了。

天生军事家韩琦、大判官包拯、科学家《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数学家贾宪三角的创始人贾宪、大词人晏殊、柳永这些都在仁宗一朝。

我是读史逍遥今,感谢邀请。下面我谈一下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泱泱华夏数千载,只有十一个王朝能实现大一统,而能延续百年的则只有六个。这其中,在位超过四十年的皇帝更是屈指可数,宋仁宗就位列其中。

可是偏偏,仁宗皇帝好像在历史上又没有什么存在感似的。这一点从他的庙号就可以看出,“如天好生,慈心为质,曰仁”。难道宋仁宗真的就靠一副好心肠稳坐江山四十余年吗?宋仁宗的父亲宋真宗在位期间,尽管曾经签下“澶渊之盟”,对辽国赔款认栽。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真宗也确实为北宋争取了几十年国力迅速发展黄金时间。一时间,北宋政通人和,国家富足。《宋史》都称赞真宗是“英悟之主”。宋仁宗即位后,很好地继承了父亲的政治遗产,注重修养生息。到了公元1020年,北宋的人口与24年前签订“澶渊之盟”时相比,已经增加了大约474万户,甚至超过了唐朝“贞观之治”时经济总量的四倍。比起历史上那些赫赫有名的皇帝,宋仁宗的确没有汉武帝唐太宗那样的雄心壮志,但是好就好在他是一位合格的“守成之君”。国家在他的温和治理下,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达到了封建社会的一个***。
在宋仁宗时期,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张可流通的纸币“交子”,四***明中有三个出现或应用在此时。在封建社会,也很少有像这样各行业百花齐放的局面了。仁君理政,国家安定,自然就会涌现众多能人贤士,唐宋八大家中就有六位出现在这一时期。围绕在仁宗身边的,全是像范仲淹、程颐、包拯、欧阳修、狄青这样的文武人才。这样的阵容,即使放在后世任何一个朝代,都能算得上是豪华了。
而宋仁宗也没有浪费这些人才。《宋大事记讲义》中这样评价他:“仁宗爱[_a***_]之心,在位四十二年,未尝一日而忘其诚,庙号曰仁,不亦宜乎!”从宋仁宗的执政理念看,他极大地发挥了宋朝士大夫制度的优势,让每个人都能专心于自己的工作,很少横加干涉。而且他从谏如流,对待大臣们的谏言很有包容心。这一方面由于他明白自己能力平平,想不出更好的方法。另一方面他愿意给手下这些名声在外的大臣们机会,让他们施展才华,甚至愿意为此“买单”。所以王夫之在《宋论》里夸了他“躬慈俭之德”后,还不忘加上一句,“宽仁少断,无定志”
综上所述,宋仁宗的“仁”,主观上是因为自己缺乏定国安邦的雄心壮志,安于做个“守成之君”。客观上是因为当时尽管北方强敌崛起,但是北宋国内朝野安定、人才辈出、社会进步,才能让他安心的做个“仁君”。

司马迁史记写了多少年的历史?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由西汉太史令(太史公)司马迁编写的历史书籍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史记》内容记载自传说中的黄帝以来至汉武帝时期以来的历史,共分成〈 本纪〉、〈 表〉、〈 书〉、〈 世家 〉和〈 列传〉五个主题,加上最后的〈太史公自序〉又细分成一百三十个章节。书包括本纪 12 卷、世家 30 卷、列传 70 卷、表 10 卷、书 8 卷,共 130 篇(卷),52 万 6500 余字

中国封建社会绵延两千余年,四百九十四位帝王,绝大多数为自己建庙修陵,供后人垂拜敬仰,供自己享用阴福,然而这些庙陵早已变为一抔抷黄土。但是在这漫长的二千余年岁月中却只走出了一个司马迁,他未有显庙高陵,甚至肉身早已消弭殆尽,然后他创作的《史记》却成了千古丰碑,这丰碑的光芒,不亚于任何帝王。

司马迁写《史记》花了14年时间写成。

司马迁20岁开始壮游大江南北,网罗天下放矢旧闻。公元前111年,他开始步入仕途,任郎中之职,奉使西南夷设郡置吏。公元前108年,38岁的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

任太史令期间,他一方面对朝廷的史籍和收集的百年之间的遗文古事、各种典籍进行整理;另一方面访问朋友或根据实地调查对材料重新加以订正和补充。他阅读国家藏书,研究各种史料,经过4年积累,到他42岁时,著史工作已基本具备条件。

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发愤完成了所著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

司马迁继承了先秦史官传统和诸子文化,确立了不屈服于君主***的相对独立和批判性的写作立场,因此,他所著述的《史记》可以说是一部伟大的著作,是一座伟大的丰碑。《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由个人独立完成、规模最大、具有完整体系的著作

《史记》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通史著作,开创了纪传体文学的先河。它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空间包括整个汉王朝版图以及作者能够了解到的所有地域。全书130篇,50多万字,它以大量的个人传记,组合成一部宏伟的历史,用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故事再现历史上的场景和人物活动。它把中国文学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史记》塑造的人物形象组成了一条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给人们以丰富的人生启迪。

作为一个史学家,司马迁著述《史记》表现出了他严肃的、客观的史学态度。他认为历史是连续的、发展的、变化的、并明确提出了以史为镜的思想。尤其是对汉王朝的历史,对汉武帝时代的政治,司马迁始终保持冷峻的眼光。他对时政的揭露与批判,是真实的史实记录

《史记》被列为中国第一部“正史”,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历史的总结,也是通贯古今的人类史、世界史,它不是单纯的史实记录,在史学上、文学上以及哲学上,也都有极高的成就和影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商朝历史发展脉络及大事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商朝历史发展脉络及大事记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lwnw.com/post/60162.html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