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nihdff

历史上汉朝三策,西汉三策

nihdff 03-17 37
历史上汉朝三策,西汉三策摘要: 西汉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中国历史有怎样的影响?西汉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中国历史有怎样的影响?这个问题我想谈谈自己的理解。西汉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
  1. 西汉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中国历史有怎样的影响?

西汉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中国历史有怎样的影响

这个问题我想谈谈自己的理解。

西汉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结束了道家“无为而治”的统治地位

历史上汉朝三策,西汉三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西汉初期,为了汲取秦亡的教训,恢复社会生产力,统治者***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鼓励百姓生产,轻徭薄赋,无为而治。秦末农民战争带来的破坏很快得以修复,一度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

到了汉武帝时期,在经济快速发展,国力空前强盛的情况下,如何更好的统治人民,加强中央集权,成为统治者思考的政治问题。此时,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已不能适应政治需要。

2.加强了中央集权,使中国两千多年里一直处于专制统治之下。

历史上汉朝三策,西汉三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要实现政治大一统,必先实现思想上的统一。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与好大喜功,想要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帝国的的汉武帝一拍即合。

如何实现思想上的统一。董仲舒首先提出“三纲、五常”的道德***观念,从家族的宗法制度一步步延伸到国家层面的道德。在家庭内部,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儿女和妻子要分别顺从于父亲和丈夫,进而国家层面上,大臣要顺从君王,在全国范围内实现道德大一统,其实本质上是让老百姓安于统治——君王的统治,也即“专制”、“人治”。

思想上统一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有力于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仁、义、礼、智、信”至今被视为正能量的品德,对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有着积极的作用。

历史上汉朝三策,西汉三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但是,儒家思想对人民思想上的毒害也是显而易见的,后世对儒家思想的修补更进一步加强了对人民思想的钳制,禁锢了人的天性。中华民族的骨子里的隐忍、中庸和顺从,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两千多年的靠道德***约束的“人治”,至今阻碍靠规则和制度约束的“法治”观念的形成。

对于汉武帝执政时代,大儒董仲舒向其建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应该分为两个方面来解读!

首先说其积极的一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统一思想,维护封建专制王朝的统治秩序,也有利于夯实封建专制王朝的统治基础。从而为西汉王朝构建从思想上到制度上的大一统局面,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并且还为汉朝的争取到了巩固大一统的社会舆论氛围。

其次再说其消息的另一面:我们不能否认事物既然有其积极的一面,就一定也会有其消极的另一面!那么单就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言,其弊又在何处呢?他的弊端就在于:扼杀了百家争鸣,搞起了儒家的一言堂!

致使从此以后,封建王朝便以儒家学说,作为维系其统治的正统之基!而无论这个王朝应不应该统治亿兆子兵,都可以利用儒家学说为其统治进行辩护!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从此之后唯儒独尊,其余各家万马齐喑!

不过话虽如此,但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封建专制王朝争取构建“大一统”局面的初期,却是王朝统治者的必要选择,也是巩固其统治秩序,夯实其统治基础的唯一选择!如果不这样做,天下归于一统的局面就很难形成了!

所以我们说其弊端,主要是出于到了封建社会晚期,儒家学说反而成了阻挠社会进步的障碍,成为维护君主支制统治的卫道之士!就以晚清为例子,清朝的衰朽局面之所以迟迟无法改变,洋务运动终归失败,百日维新昙花一现。其总根源就在于变了味的、被后世学者搀杂进许多私货的儒家学说,早已不复孔老夫子当初创立之初衷,而变成封建统治阶级维护其利益的工具!

因此,尽管董仲舒在汉武帝时代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促进大一统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也不能否认,当被纂改了的儒家学说,到了封建王朝的统治未叶,反而成了阻碍社会进步,影响思想解放的桎梏!

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西汉乃至后世的封建集权政治奠定了理论基础,他是中国最早提出“大一统”集权专制主张的作家,这是董仲舒对古代中国历史的“特殊”贡献。

董仲舒(前179~前104),广川(今河北枣强一带)人。西汉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经历汉文帝景帝、武帝三代。景帝时为博士,***甚众。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诏举贤良对策,董仲舒以《天人三策》相对,被汉武帝委以重任,任以江都王相,服务易王。易王系武帝之兄,骄而好勇,仲舒以礼谊匡之,易王对之敬重。后又相武帝之兄胶西王,胶西王尤纵恣,虽善待仲舒,然仲舒惧祸,故称病辞职回家,以著书为事,以至“三年不窥园圃,乘马不知牝牡。”董仲舒居家期间,朝廷如有大议,即派使者及廷尉张汤到其家而问之,其对答皆有明法。年老,以寿终老家。董仲舒正直廉洁,《汉书·本传》对他的描述是:“凡相两国,辄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教令国中,所居而治。及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

西汉初年,鉴于秦暴虐亡国之教训,开始实行黄老政治,使百姓休养生息。为总结前代兴亡的经验教训,刘邦曾给陆贾等人出题:“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贾著《新语》十二篇论之,并吸引许多人出来写总结历史的文章。到汉武帝之时,当国势强盛,经济繁荣,需要为汉王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理论依据时,汉武帝又给贤良之士出了一个题目,让他们来作谈论天人之际的大文章。董仲舒便是应运而生的一位新儒学代表人物。他这个时期创作的《举贤良对策》三篇及《春秋繁露》,集中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

董仲舒对秦朝以法治天下取彻底否定态度,对汉初以来的黄老为治也一笔抹杀,他认为要使天下大治,关键在于“更化”,即改制。要巩固中央集权,达到所谓的“善治”,必崇儒术。他将儒学原有的君权天授的观点,改造为神权统治的理论。他在《对策》的第一篇中,明确提出了“天人相与”“灾异谴告”等神学迷信观点,鼓吹天人感应;在后两篇中又对此加以进一步发挥,明确提出“圣人法天以立道”的观点,认为“人之所为“与天地流通而往来相应”,使“天人相与”的思想更加条理化。三篇对策,明确提出了 “大一统”的观点。所谓“大一统”,就是集中统一,就是集权专制。而为了实现“大一统”,他提出了对诸子百家之“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这就是著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集权专制主张。

董仲舒不但是“大一统”的倡导者,而且是“大一统”主张的积极实践者。他的文章在政治思想上紧紧遵奉统治者之命。面对武帝之策问,他逐条对答,引经据典条理分明。他的文章以论证说理为主,绝少形象比喻。他主张文章为政治斗争服务,要做到“君子怒则返中而自悦于和,喜则返中而收之以正,忧则返中而舒之以意,惧则反中而实之以精”,主张取消文章中一切表达喜怒哀乐的个人情感。

在董仲舒的倡导和带动下,其时文坛不但诸子之辞、纵横之说、屈赋、庄论均在排斥之列,而且连汉初以来陆贾、贾谊、晁错等政论文章的纵横议说之风也不复得见,而代之以坐而论道的中和雍容文风。这种张扬儒术、雍容论道的新儒学文风,对此后两千多年间正统封建文人的学风、文风乃至思想作风,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上汉朝三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上汉朝三策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lwnw.com/post/60940.html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