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nihdff

关于汉朝历史的趣事200,关于汉朝历史的趣事200字

nihdff 04-15 36
关于汉朝历史的趣事200,关于汉朝历史的趣事200字摘要: 历史上有哪些惊世骇俗之人?西汉时期,总共有多少个公主出塞与异域民族和亲?和亲的效果如何?历史上有哪些骨肉相残的例子?历史上有哪些惊世骇俗之人?中国历史上的惊世骇俗之人,最伟大的当属...
  1. 历史上有哪些惊世骇俗之人?
  2. 西汉时期,总共有多少个公主出塞与异域民族和亲?和亲的效果如何?
  3. 历史上有哪些骨肉相残的例子?

历史上有哪些惊世骇俗之人?

国历史上的惊世骇俗之人,最伟大的当属明朝王阳明。

有人说:中国历史上立德、立功、立言最为杰出的只有两个半人!这两个半人分别是:孔子和王阳明,加上曾国藩(半个)。也有人说:中国历史之中,文人用兵当以二人为最。这二人分别是:一是诸葛亮,一是王阳明。

明史上曾说:“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也就是说:明朝一代,既是文人、又善于用兵的,没有超过王明阳的。

关于汉朝历史的趣事200,关于汉朝历史的趣事20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王阳明,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王明阳(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集立功、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阳明心学实为一门圣学,他站在以人为生命主体的立场上,主张通过致知格物、诚意正心的存养功夫,以力求去除私欲,逐渐明了天理,即“明明德”,也就是达到他所谓的至善。至于他的修养功夫,则需时时保持对自己内心的警戒,如一个密探时时监视自己的内心。时时记住要“为善去恶”,使自己的心灵归于廓然大公的干净清明境界,逐渐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和人生智慧。这样活着似乎很累,却是实实在在的修养功夫。

王阳明的一生就是知行合一的人生,也是爱国爱民的一生。他为国奔波,为民征战。以文弱之身征伐千里,讨逆平叛,一生就是为国为民活着的。

关于汉朝历史的趣事200,关于汉朝历史的趣事20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他的心学,是中华文明史上一朵怒放的鲜花,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为之学习的财富。他吹响了人性解放的号角,引领了明代末期的思想解放潮流,他的思想流传千古,近代的康有为、孙中山等人都从中受益匪浅。除了中国外,他的心学还漂洋过海,深刻影响了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

如果当代中国以心学贯彻于每个人的学习生活,中华民族将会取得无法匹敌的成就。

楚汉时期的蒯通!

关于汉朝历史的趣事200,关于汉朝历史的趣事20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此人在历史上真正大放异彩只有两次,但是每次都光芒万丈,惊世骇俗!第一次是陈胜吴广手下的武臣攻打河北之地,蒯通先游说范阳县令徐公,对他的处境进行分析,指出守城和迎武臣的利弊。随后他又对武臣进行游说,以战略眼光劝说武臣以礼接待徐公,这样河北秦吏所占之地都望风而降。武臣和徐公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另一次是韩信占领齐地之后,蒯通劝说韩信为自己的将来谋划,自己称王,使楚汉之争变成三国之势。韩信由于缺乏政治头脑,思虑良久后没有听从蒯通的建议。而后韩信被诛杀。

蒯通这两次出现都是极为通晓人性,劝说别人都是以别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特别是对韩信的劝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简直是说透了君王之道。蒯通虽然没有立下多大功劳,但是这两场游说堪称顶峰。这两次的出场足以使蒯通名垂青史!

吴起杀妻求将,白起坑杀降卒!

吴起为了能够在鲁国领兵,将陪伴数年的妻子杀死表明决心,吴起最终成为将领,并指挥鲁国军队击败齐国军队,但鲁国的儒家学者,与鲁国君主都不敢再任用吴起,担忧吴起残暴甚至弑君,吴起只能离开鲁国,辗转列国谋求机会。

吴起杀妻求将,其实换个角度看,是忠义两难全,在鲁国生死存亡之际,吴起选择回馈国家恩情,而搁置朝夕守护的妻子,这个悲剧的源头是鲁公的猜疑,而正是鲁国对人才的质疑,使鲁国从东方大国沦为附庸之国,但却不能被世俗所容忍,即便魏文侯也迟疑许久才启用。

白起素以“杀神”为名,在长平之战前击败列国数十万,但战场正面对决无可厚非,然而长平之战赵括身亡后,秦军诱降赵军却坑杀,令世人见识到白起失信,也令列国见识到秦国血腥,以至于秦国围攻邯郸,信陵君本着唇亡齿寒救援。

秦国虽赢得长平之战,然而秦国国内粮饷短缺,虽然赵国战俘是劳动力,但白起目标是攻破邯郸,一举灭亡中原霸主赵国,忍辱负重***四十万降卒,没想到秦昭襄王掣肘,强行令白起撤兵,白起既失信于天下,又未能立下盖世功勋,秦昭襄王命白起出征,白起宁愿***以谢天下。

吴起与白起所做虽惊世骇俗,细想都以国家大义为重,担负千万家庭希望,他们用战绩缔造传奇

西汉时期,总共有多少个公主出塞与异域民族和亲?和亲的效果如何?

西汉自高皇帝刘邦起,为缓解北方匈奴军事压力,开始实施和亲政策,算上赫赫有名的王昭君,有记载的先后就有10位公主或王室宗亲之女远嫁塞外,为避免战争做出了极大的牺牲,其中有著名的解忧公主四朝三嫁和王昭君自愿和亲,以一人之力免国家涂炭!自汉武帝刘彻起,西汉逐渐改变国策主动对匈奴发起进攻,和亲政策随之减少。

以下为历史记载:

前200年,汉高祖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

前192年,汉惠帝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

前176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

前174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老上单于

前156年,汉景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

前152年,汉景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

前140年,汉武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

前108年,汉武帝宗女细君公主嫁乌孙昆莫(国王)猎骄靡

西汉在现代人的眼中总是觉得是很强大王朝,其实在西汉的早期,还是需要依靠和亲来解决外部的很多矛盾的,我这里总结三位出塞的公主。

第一位:自愿出塞的王昭君

昭君出塞的故事相信大家以前在历史课本中都学到过,但其实远嫁的王昭君在匈奴日子过得并不舒坦,她出塞成婚仅两年,单于就去世了。依照习俗她必须改嫁新单于,不能接受这种习俗的王昭君,上书汉成帝请求返回故土。但得到的答复是“遵从胡俗”,最终33岁的王昭君郁郁而终。

第二位:远嫁乌孙的刘细君

汉武帝时期,为了与乌孙交好,全力对付匈奴,时常派遣汉朝公主和乌孙和亲,刘细君就是其中的一位,刘细君其实是江都王的女儿,而并不是皇帝的女儿。细君经历了和王昭君一样的命运,乌孙国国王早死,最终改嫁子孙,也是忧伤而终。

第三位:四朝三嫁的刘解忧

刘细君死后,新任的乌孙国国王再次向西汉求婚,汉武帝挑选了楚王刘戊的女儿解忧,可命运还是如此相识,解忧嫁的第一位国王暴毙而亡,改嫁第二位国王,算是情投意合,可好景不长,第二位国王也暴毙,继续改嫁第三位国王,最后西域生活了50多年的解忧上书宣帝表示“年老思故乡,愿得骸骨归汉地“,宣帝答应了她的请求,最终回到了长安

[_a***_]上大致统计有十八位公主出塞与异域民族和亲,真是为了国家,这些公主,用自己的牺牲化作国家政治上的需要,那时候出塞环境多恶劣啊,这些女子心里也肯定是一百个不愿意,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为了短暂的和平,只有牺牲她们的一生,效果不能说没有,但是在那时情况下,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当时边境那个问题统治者们头疼,却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这就是政治上的需要吧。

1.

郁郁而终的刘细君汉武帝时期,有一个贯彻四十余年的政策,那就是打击匈奴。但是在初期,准备还不足够的时候,即便有心也无力。所以,汉武帝在对内准备的同时,也着手于对外联合其他的国家,一起打击匈奴。其中联合势力强大而...

2.

四朝三嫁的刘解忧刘细君死后,新任的乌孙国国王岑陬再次向汉廷求婚。于是汉武帝就又挑选了一位宗室女子进行和亲。这次被选中的,是楚王...

3.

自愿和亲的王昭君昭君出塞的故事,可以说非常熟悉,虽然是自愿出塞,但远嫁之后,王昭君过得并...

西汉时期一共16名公主出塞和亲

汉朝初期的和亲效果并不明显,在和亲之后,匈奴还是连年南下劫掠,骚扰汉朝边疆地区。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勉强让汉匈之间的形式发生了扭转。

至于和亲在我看来,只是暂时的解决办法,而要达到国家边疆和平,在于国力的强大。只要国力强大,即便不和亲,匈奴也不敢南侵。

历史上有哪些骨肉相残的例子?

所有的骨肉相残都是利益、权利的斗争,尤其是帝王之家

1、春秋时期左丘明散文《郑伯克段于鄢》,记录公元前722年郑庄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间为了争夺国君之位进行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郑庄公设计故意纵容其弟共叔段与母武姜,共叔段骄纵,于是欲夺国君之位,郑庄公便以此讨伐共叔段。捧杀一词就此典故而来;

2、《七步诗》.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操病死,曹丕上位,称魏文帝,他担心有学识有政治志向的弟弟曹植会威胁自己的皇位,想办法除掉曹植,曹植知道后,在无奈的情况下做出了七步诗;

3、玄武门之变,公元626年,李世民在唐王朝首都长安城太极宫的北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这次兵变,李世民亲手射死自己的哥哥太子李建成。

4、靖难之役,是明朝建文元年到建文四年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地位的战争。朱元璋去世后,其孙子朱允炆登基,称建文帝,建文帝同亲信大臣***取一系列削藩措施,燕王朱棣起兵反抗,挥师南下,用了四年时间攻下皇城应天府,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同年朱棣登基称帝。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关于汉朝历史的趣事200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关于汉朝历史的趣事200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lwnw.com/post/68914.html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