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nihdff

中国历史五千年夏朝遗址,中国夏朝遗迹

nihdff 04-18 30
中国历史五千年夏朝遗址,中国夏朝遗迹摘要: 夏朝历史上三座古城?最早的夏朝遗址?夏商遗址有哪些?上下五千年夏朝的故事?夏朝历史上三座古城?由于夏、商历经的都城实在太多,笔者在此只提及较为著名的几个。光是开国君主禹就定过三个都...
  1. 夏朝历史上三座古城?
  2. 最早的夏朝遗址?
  3. 夏商遗址有哪些?
  4. 上下五千年夏朝的故事?

夏朝历史上三座古城

由于夏、商历经的都城实在太多,笔者在此只提及较为著名的几个。光是开国君主禹就定过三个都城,其中,他开创夏朝后设置的都城叫做阳城,位于现在的河南郑州

后来,夏朝的首都更是迁到过鄩、阳翟、帝丘、夏邑、安邑、原、老丘、西河等地,遍布今天河南的洛阳禹州、濮阳、济源、开封山西省的夏县。

最早的夏朝遗址

斟鄩(zhēn xún),为史籍记载中夏朝的都城。夏朝的第一个国王禹开始建都阳城(今河南登封郜城),到他的孙子太康时,就把国都迁到了位于今偃师境内的斟鄩(zhēn xún)。这是洛阳城市的开端。因此,斟鄩也是洛阳最早的名称之一。据《竹书纪年》记载,从夏朝第三任君主太康开始,到夏桀皆以斟鄩为都 。其位置在洛阳盆地故洛州巩县西南五十八里处。

中国历史五千年夏朝遗址,中国夏朝遗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根据文献记载夏后氏活动的中心区域。斟鄩位置在洛阳盆地故洛州巩县西南五十八里处 。1959年夏,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率队在豫西进行“夏墟”调查时,发现二里头遗址,并初步被确认为夏代中晚期都城斟鄩的遗址。

二里头遗址。夏商周断代工程推定夏代存在公元前2070~前1600年,对应的年代为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王湾三期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这点应该是没有大问题的。

我们先不用争论具体年代是否准确,先要用证据肯定这几百年属于夏时代如果这个结论你不否定,那么对应年代出土文物,比如二里头的青铜爵,绿松石牌等高等级文物,不管它是不是属于夏都,说它是夏城应该争议不大。

中国历史五千年夏朝遗址,中国夏朝遗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所以笔者推论二里头为夏晚期昆吾国都,也就是夏城,起码能确信此时这个大城属于夏时代。

夏商遗址有哪些

 

夏商遗址:

中国历史五千年夏朝遗址,中国夏朝遗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里头遗址是迄今所知东亚地区青铜时代最早的大型都城、中国青铜礼制的创造者,更是夏商周王朝乃至整个古代中国核心政治制度、身份认同和文化思想的奠基者。

     经过 60 余年发掘,确认二里头遗址是一处经缜密规划、布局严整的王国都城遗址。遗址现存面积约 300 万平方米,可分为中心区和一般活动区。许多制度层面的建树史无前例, 大型夯土基址为代表的宫室制度,以贵族墓葬为代表的各级墓葬所显示的墓葬制度,以玉质礼器群、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群、绿松石龙形器等遗物为代表的器用制度,表明代表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发达程度的宫廷礼制、礼乐制度已经形成。

    以二里头遗址为核心的二里头文化,是东亚地区最早的“核心文化”、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是“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是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关键环节。

    二里头文化开创了中国历史进入到王国时代的新纪元,为其后高度发达、繁荣的商周青铜礼乐文明、王国文明奠定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基础,并与商周文明一道,构成早期华夏文明发展的主流,确立了华夏文明的基本特质。二里头遗址、二里头文化极有可能是夏都、夏文化,是探索中国文明起源问题的最重要起点和标尺

上下千年夏朝的故事

夏朝,约前2070~前1600,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

大禹治水

据说尧舜时代正值冰河时代后期,气候转暖,冰雪消融,致使海平面迅速升高,海水倒灌;古黄河改道从苏北平原入海,淮河淤积,汹涌的洪水淹没了淮、泗流域,沧海横流,洪水泛滥,泰山以西到沂蒙以南至苏北地区成了一片汪洋,把黄河的主干河道加深加宽,可以让更多的水畅通无阻,然后将支流流向主流的河道疏通,让水可以顺畅地和主流汇合;然后,还要加高原来的堤岸,并清除低地里的淤积,这样陆地和湖泊就可以清楚地分开了。同时,还要将这些大小湖泽和各个支流的河道疏通,这样一来,一旦水位上升,就会顺着各个河道汇入主流,流向大海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五千年夏朝遗址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五千年夏朝遗址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lwnw.com/post/69887.html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