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nihdff

古筝在汉朝的历史意义,古筝在汉朝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nihdff 04-30 31
古筝在汉朝的历史意义,古筝在汉朝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摘要: 古筝从什么时候发明的?古筝与古琴有什么区别?古筝从什么时候发明的?古筝是中国传统的弹拨乐器之一,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古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左右的汉朝时期。古筝的形制和制作工...
  1. 古筝从什么时候发明的?
  2. 古筝与古琴有什么区别?

古筝什么时候发明的?

古筝是中国传统的弹拨乐器之一,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古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左右的汉朝时期。古筝的形制和制作工艺在历史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如唐代的七弦筝和清时期的十三弦筝等,至今仍是中国民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

战国时期。

古筝起源于战国时期,流行于秦国,故也称秦筝。早期的古筝,为五弦,筝体为竹制,形式如“筑”。以后筝弦逐渐增加。

古筝在汉朝的历史意义,古筝在汉朝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东汉许慎和清代训诂家朱骏声分别在《说文解字》和《说文通训定声》中有具体说明。许慎说:“蒙恬改为十二弦,变形为瑟,易竹以木。”朱骏声日:“古筝五弦,施于竹,如筑。蒙恬改为十二弦,变形如瑟,易以木。唐以后为十三弦。”

现代更增加至二十一弦。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三国时期的筝弦当为十二弦。用***甲弹筝,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公元前502年)的梁代《梁书-羊侃传》载:“有弹筝人陆大喜,著鹿角爪,长七寸”,在李商隐的《无题二首》诗中有:“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可见三国时期仍是用肉甲演奏。

古筝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中华民族传统乐器,属于弹拨乐器。古筝结构由面板、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筝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最早以38弦筝为最多(分瑟·筝),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二十五弦等,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通常古筝的型号前用S21,S代表S形岳山,是王巽之与缪金林共同发明,163代表古筝长度是163厘米左右,21代表古筝弦数21根。

古筝在汉朝的历史意义,古筝在汉朝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回答如下:古筝是一种中国传统乐器,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春秋战国时期。据传说,古筝最初是由伏羲发明的,他用龟壳和竹子制作了一架简单的弹弦乐器,后来逐渐发展演变成了现在的古筝。古筝在汉朝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普及,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宫廷乐器,至今仍被广泛使用和传承。

     古筝相传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曾作为拨弦乐器流行于中国西部的秦国一带。根据后汉的刘熙撰写的《释名》中记载,筝的名字是根据它发出的声音而取的。古筝在古代被称为秦筝,后简称为筝。

  汉时的古筝有12弦,唐、宋代变为13弦,明、清时代成为15或16弦,总之,随着时代的推移弦数也在随之增加。现在最常见的古筝是21弦。弦的材料最早为绢丝,现在除特殊情况以外,演奏时使用的均为钢丝芯尼龙弦。

古筝在汉朝的历史意义,古筝在汉朝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关于这个问题,古筝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历史悠久。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夏朝商朝时期。当时,古筝还被称为“筑”或“箏”,是用竹子或木头制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筝的制作工艺和音色不断发展和改进,形成了现代古筝的基本形态。

古筝与古琴有什么区别?

古筝和古琴区别

第一,出现年代不同。

古琴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有3000年的历史,传说为“伏羲”,“神农”氏所造,古筝的出现要比古琴晚一些。

第二,外形不同。

古琴的琴身用独木支撑,有七弦,也叫“七弦琴”。琴弦由丝绒系住,拴绕在弦轴上,无琴码。而古筝琴身由面板、背板、侧板、筝首、筝尾构成,每根弦有琴码支称。

第三,古琴,一弦多音,音域有四个多八度,面板上有琴徽,可弹奏按音,泛音等。古时就被称作“琴棋书画”之首,古筝,一般来讲一弦一至三音,弦上移码可进行转调。

第四,所用琴谱不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筝在汉朝的历史意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筝在汉朝的历史意义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lwnw.com/post/73307.html

阅读
分享